海油发展(60096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安博电竞ios下载安装 发布时间:2025-08-21 13:34:04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海油发展(60096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一)所属行业情况为推动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持续提升油气储备能力,强化油气勘探开发,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深地深水规模建产、非常规油气增产方面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2025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显示,25年全球能源投资将达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清洁能源投资2.2万亿美元,是化石燃料的两倍。
在此背景下,作为油气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油服行业,正在深刻构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格局。智能化、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和多样化是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在追求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同时,在新能源上谋求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二)主体业务、基本的产品及其用途报告期内,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持续深耕“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产业。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为油气企业来提供包括提高采收率技术服务、钻完修技术服务、装备智能制造与智慧运维服务、油气田生产一体化服务、LNG一体化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聚焦油气田生产阶段,从监督技术、井下工具服务、人工举升、油田化学药剂、陆地和海上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服务、设备设施制造和运维一体化服务、油田生产操维和技术服务、FPSO生产运行、LNG运输及加注服务等多个角度,为海上和陆地油气公司的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保障。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主要是提供清洁能源技术、安全应急、节能环保、数字及信息化服务、水处理、绿色涂料、新材料、碳资产管理、CCUS等技术服务。面向能源低碳转型,公司致力于深化低碳环保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增强集数字化技术服务、绿色用能技术服务和环保产品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能力。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主要为油气上中下游全生产链条提供销售、协调、物流运输、码头基地、生活配餐等相关支持和保障服务。
(三)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多年来,公司深耕蓝海,坚持“自主化”攻关与国产化应用,沉淀了一系列自主技术,形成了多种类自主化产品。在智能注采方面,通过模块化、产品平台研究,形成有缆、无缆、液控3类19大系列智能注采工具产品。在人工举升方面,“海龙”高效人工举升产品形成竞争新优势,丰富人工举升系列新产品族,应对油田生产高温、高含气、高能耗等挑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在稠油热采方面,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可实现300℃以上高压蒸汽6井同注作业,注热作业效率提升约7.5倍。在设施设备加工制造方面,2MW透平成撬制造是国内唯一全国产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在设施设备运维方面,拥有电气设备检验测试检验CNAS实验室,具备C40、C50和T60型号等进口透平机组自主维修能力。经过二十多年积淀,公司成为中国海上油田浮式生产装备实力最强、最具综合性的能源技术服务提供商,持有FPSO共7艘,在中国近海FPSO生产技术服务市场居主导地位。
公司通过积极探索,初步搭建了小构造油田、稠油油田等边际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已形成边际油田开发装备整体布局,涉及自升式平台、筒基平台及新型浮式装备等多种类型,推动边际油田开发装备的序列化、标准化、模块化发展。公司正在建造第4座,也是目前国内顶级规模、功能最全的自升式生产平台。在LNG加注领域,可提供LNG动力船舶冷舱、加注、气试一体化服务,国内首艘江海全域、冬夏全季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顺利投用,将加注业务由海洋拓展至长江沿线。在新能源技术服务方面,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储能、CCUS业务。另外,在特种环保涂料、工业水处理、化工新材料、铂网催化剂、油田化学药剂、压裂完井等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创新型能源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目标,全力以赴稳经营、提能力、强管理、促转型,高水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9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6%和13.1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75.35亿元,较上年末降低3.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6.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9%,整体经营呈现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
(一)聚力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质效,能源转型成效初显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9.93亿元,同比增长2.79%。核心能力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助力油气增储上产,实施智能注采作业35井次,实施稠油注采一体射流举升工艺46井次,实施智能分舱控水技术43井次,圆满完成浅水水下采油树模拟海试、工程化产品总装。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力度,快速推进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生产支持基地建设,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顺利投产,移动式自安装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5”完成适应性优化并成功投用,我国首座海上移动式多功能支持平台“增产一号”开工建造,持续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与生产保障,实现市场增量提质,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1%,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4%,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42%。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8.70亿元,同比增长11.17%。积极探索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路径,高速风电运维船“海洋石油511”“海洋石油512”成功交付并投入运营,有效支撑海上风电运维业务市场开拓,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89%。国内首台套耐高温防火围油栏、深水溢油监测系统、四足防爆巡检机器人研发应用,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2.70%,公司运营的中国海油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高的附加价值化工单体、无机功能材料、油水分离材料等新材料研发技术和膜脱碳、脱酸等绿色低碳技术的工业化推广,新材料基地项目(一期)开工建设,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9.02%。聚焦“物联网+人员物资”全链条管理,大力推广物资动态跟踪应用,不断夯实海陆信道基础保障,5G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0.17%。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6.40亿元,同比增长5.13%。数智物流与精益销售双轮驱动,作业支持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围绕设备设施改造、数智系统开发、智慧场景建设3个核心方向,公司全力推进大物流数智系统建设,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6.23%,装卸船次同比增长10.46%。公司以精益销售为引擎,构建“市场-客户-生产”全链条价值体系,科学预判市场动态,精益把控销售节奏,商品销量同比增加15.61%;积极应对油价波动,灵活运用“南油北调”“混储共销”销售策略,实施“一终端一策略”差异化经营模式,有效缓解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影响。
(二)一直在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加快打造新增长极加速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布生产管理、能碳管理、安全管理等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新增3家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海洋溢油应急及台风预警场景”入选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应用成果。海洋石油钻完井一体化施工设计平台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4倍,设计编写效率提升超30%。海洋石油回注水水质多参数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建成投用,检测效率提升11倍,测试准确率达95%以上。探索建立公司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建立油化药剂、隔水套管等11类重点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深入开展设备设施更新改造专项行动,完成1,436台/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实施节能降碳技改项目5个,节能1634吨标煤。
加快培育发展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实施海油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行动方案,逐步优化公司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录,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开展计量业务、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VOCs等业务专题调研,研究开展“钻头+”业务新方向。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整体进入“十船同造”阶段。积极地推进海洋大数据ECO建设,已完成设备陆地调试。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深水液控智能流量控制阀成功应用,实现深水油气田开发核心工具国产化替代。自主成撬的国内首台1.8MW级国产透平机组成功投用,系统推进海洋能源装备国产化进程。主导制定的涂料中防腐剂含量测定3项国际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成功连续示范运行超1,000小时,产氢规模达200立方米每小时,氢气纯度高达99.999%。
(三)精雕细琢多元产品矩阵,深度挖掘市场潜力持续推进品牌建设。梳理重点产品及外向型产品清单,初步形成以永磁电泵、化学药剂、智能注采工具为代表的96类产品,形成“核心主品牌+特色品牌”产品品牌架构。选取水下采油树、PDC钻头等10类产品试点推广“产品经理”模式,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统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全方面提升产品质量行动,永磁电泵1-6月累计入井172井次,平均节电率24.6%;集输化学药剂自主化率提升至89%。公司“海龙”品牌以219.38亿元评价估计价格斩获“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产品品牌)”第四名,成功入选“中国品牌优秀典型案例”,不断的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入攻坚两外市场。成立国内新疆区域市场中心,积极发挥“大窗口”作用,加大外部市场开发力度,新签合同3,160万元,同比增长141%,管道涂敷、铂网催化剂等业务成功开拓外部客户。坚持“聚焦主业、强内拓外”发展思路,明确海外业务中长期布局实现路径,油套管、化学药剂、管道涂敷、自有钻机一体化服务等核心产品和服务在加拿大、文莱、卡塔尔等国家实现突破。
不断创新商务模式。以协同降本增效为出发点,优化生产组织模式,目前已形成“10项扩大规模+9项重点突破”的推广推介计划。创新物流码头装卸总包作业服务模式,惠州、湛江基地码头装卸效率提升5%。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油发展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平平,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